在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老师们发现许多孩子存在超乎寻常的饮食挑剔现象,这并非简单的 “挑食”,而是与自闭症儿童特殊的感官系统和心理特征紧密相连。
自闭症儿童的味觉和嗅觉系统往往比常人更为敏感。在星贝育园的用餐时间,常能看到有的孩子仅因食物中混入一丝陌生调料的气味,就坚决拒绝进食;还有的孩子对食物的口感极为在意,偏爱吃软糯的米饭,一旦米饭颗粒稍硬,即便味道正常,也会立刻推开餐盘,甚至情绪爆发。对于他们而言,普通食物散发的气味、入口的感觉,都可能成为难以承受的强烈刺激,这种过度敏感的感官反应,使得他们本能地对大部分食物产生抗拒,只愿意接受少数几种符合自身感官需求的食物。
饮食习惯的固定化也是自闭症儿童的典型特征。在星贝育园,有孩子连续数月只吃固定品牌、固定口味的饼干,一旦更换包装或口味,就会表现出极大的焦虑和不安。对他们来说,熟悉的食物不仅是满足生理需求,更是心理上的一种安全感来源。固定的味道、口感和进食方式,构建起他们生活中的 “秩序感”,任何改变都可能打破这种平衡,引发强烈的情绪波动。
此外,自闭症儿童在认知和社交方面的障碍,也会加剧他们对食物的挑剔。由于理解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局限,他们难以准确表达自己对食物的感受和需求,也无法理解他人对饮食的建议。在星贝育园,老师们尝试向孩子解释新食物的营养和美味,但孩子往往无法理解其中含义,依然坚持自己的饮食偏好。这种沟通上的困难,使得他们更倾向于维持熟悉的饮食习惯,拒绝尝试新的食物。
面对孩子对味道的极度挑剔,星贝育园的老师们采取了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他们首先尊重孩子现有的饮食偏好,避免强行让孩子尝试新食物而引发抵触情绪。在日常用餐时,老师会坐在孩子身边,通过温和的语言和耐心的陪伴,缓解孩子用餐时的紧张情绪。同时,老师会巧妙地将新食物与孩子熟悉的食物搭配呈现,例如在孩子爱吃的面包旁边,摆放一小块新口味的果酱,鼓励孩子尝试一点点。如果孩子愿意尝试,老师会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星贝育园的老师们还制定了个性化的饮食引导方案。对于特别抗拒新食物的孩子,老师会先从让孩子观察、触摸新食物开始,逐步消除他们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对于因感官敏感而挑食的孩子,老师会选择口感、气味相对温和的替代食物,慢慢拓宽孩子的食物选择范围。在老师们持续的努力下,许多孩子开始逐渐接受新的食物,从最初的抗拒到愿意尝试,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体现着星贝育园对自闭症儿童细致入微的关怀与专业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