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个孩子独自坐在角落,手里紧紧握着小物件,可能是一片树叶、一个小玩具车,又或是一根绳子,他们全神贯注地摆弄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外界的呼喊和干扰毫无反应。这是自闭症儿童常见的行为表现,他们似乎总是自顾自地玩着手中的物品,而这背后,有着复杂的成因。
在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个孩子独自坐在角落,手里紧紧握着小物件,可能是一片树叶、一个小玩具车,又或是一根绳子,他们全神贯注地摆弄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外界的呼喊和干扰毫无反应。这是自闭症儿童常见的行为表现,他们似乎总是自顾自地玩着手中的物品,而这背后,有着复杂的成因。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会严重影响儿童的社会交往、沟通能力与行为模式。许多自闭症儿童对特定物品有着强烈的执着。研究表明,约 75% 的自闭症儿童表现出限制性的兴趣和行为,对某些物品着迷或对某些活动过于执着是其典型特征之一。
从感官刺激需求角度来看,自闭症儿童的感官系统与常人不同,他们对特定物体的迷恋,或许是为了满足独特的视觉、触觉等感官刺激需求。例如,有些孩子喜欢转动圆形物品,物品旋转时产生的光影变化,能给予他们特殊的视觉体验,让他们感到愉悦和放松。又比如,一些质地柔软或表面有特殊纹理的物品,通过触摸可以满足他们对特定触觉的渴望。
对安全感的需求也是重要原因。自闭症儿童对固定事物和同一性的要求强烈,熟悉的物品能带给他们安全感。在他们的认知里,这些物品的存在是稳定环境的一部分。一旦被拿走,他们就会陷入不安,情绪波动,甚至可能出现自伤等极端行为。
刻板思维也使得他们容易对物品形成执着。他们难以区分事物的本质和属性,将物品的某些特征固化,形成刻板认知。比如,有的孩子习惯用白色碗吃饭,若换成其他颜色碗,就可能引发他们的抗拒。
在星贝育园,老师们针对这些情况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感官刺激需求,老师们会提供丰富多样、安全卫生且能提供不同感官体验的替代物品。比如,为喜欢光滑触感的孩子准备丝绸手帕;为喜欢纹理感的孩子准备有不同纹路的按摩球。通过引入新物品,逐渐分散他们对原有单一物品的过度关注。
在建立规则方面,老师们会和孩子一起制定简单易懂的规则,如 “只能在游戏区玩手里的东西”“每次只能选一样物品玩” 等。在孩子遵守规则时,及时给予表扬、小贴纸等奖励;违反规则时,温和纠正,帮助孩子理解并适应规则。
提供有趣活动吸引注意力也是重要手段。老师们会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组织绘画、拼图、搭积木等活动。当孩子全身心投入到这些活动中时,他们会不自觉地放下手中原本执着的物品,逐渐拓宽兴趣范围。
建立信任关系更是贯穿始终。老师们会耐心地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在孩子感到不安时给予安慰和支持。当孩子信任老师后,更愿意听从老师的引导,配合进行各种训练和活动。
对于行为问题较为严重的孩子,星贝育园还会为孩子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过多方面的综合干预,帮助自闭症儿童减少对特定物品的过度执着,逐步融入更广阔的世界,走向康复之路。在星贝育园,每一位老师都怀着爱心与耐心,努力为这些特殊的孩子打开一扇通往正常生活的窗,让他们在爱与关怀中,慢慢走出自己的小世界,拥抱多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