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孤独症孩子表达害怕时,我们需要理解其背后的复杂情绪和原因。环境变化和感官刺激是常见诱因,如家具重新摆放或嘈杂声音。安抚措施包括身体语言、保持环境安静、使用简单直接的语言沟通,并逐步引导孩子适应新环境。建立日常应对策略,如制作“勇敢手册”,有助于孩子更好地应对害怕情绪,感受到安全和支持。
当孤独症孩子说出 “害怕” 这两个字时,我们需要给予他们特别的关注和恰当的应对,因为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情绪和原因。
首先,我们要努力理解他们害怕的来源。对于孤独症孩子来说,环境的变化往往是恐惧的重要诱因。比如,家里家具的重新摆放、日常活动顺序的调整,这些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改变,对他们而言可能如同天翻地覆。他们习惯了固定的模式,任何改变都会打破他们内心的秩序感。又或者,某些特殊的感官刺激也可能让他们害怕,如嘈杂的声音、刺眼的光线等,这些在他们的感知中可能被放大数倍。
在安抚方面,身体语言是非常有效的。一个温柔的拥抱、轻拍后背等动作能传递出安全感。但要注意,有些孤独症孩子对身体接触比较敏感,我们需要先观察他们的反应,如果他们抗拒,就不要强行拥抱。可以选择靠近他们,用温和的语气说话。同时,保持环境的安静和平静,减少额外的刺激,如关闭电视、调暗灯光等。
语言的安抚也很关键。要用简单、直接且平静的语言与孩子沟通。比如,可以说 “我知道你害怕,我在这里陪着你”。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者抽象的词汇,因为这可能会让孩子更加困惑。而且,要不断重复这些安抚的话语,强化这种安全感。
引导他们克服害怕情绪,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如果是对新环境的害怕,可以先从让孩子熟悉环境的某个小部分开始。例如,孩子害怕新的教室,我们可以先带他们在教室门口看看,然后再慢慢走进教室,在里面待一小会儿,逐渐延长时间。每次孩子有一点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比如一个小贴纸或者一个微笑,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此外,建立应对害怕情绪的日常策略也很有帮助。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一个简单的 “勇敢手册”,上面画着一些应对害怕的方法,如深呼吸、找大人等,当孩子害怕时,可以提醒他们按照手册上的方法去做。通过这些安抚和引导措施,帮助孤独症孩子更好地应对害怕情绪,让他们在不安的时刻感受到安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