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闭症孩子 “摘帽” 的艰难旅程中,日常行为不规范如同横亘在前的巨石,成为康复路上的巨大阻碍。广州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发现,许多孩子因行为习惯问题难以融入正常生活,延缓了 “摘帽” 进程。而学校通过科学的干预策略,正逐步帮助孩子们搬开这块巨石,扫清康复障碍。
在自闭症孩子 “摘帽” 的艰难旅程中,日常行为不规范如同横亘在前的巨石,成为康复路上的巨大阻碍。广州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发现,许多孩子因行为习惯问题难以融入正常生活,延缓了 “摘帽” 进程。而学校通过科学的干预策略,正逐步帮助孩子们搬开这块巨石,扫清康复障碍。
自闭症孩子的日常行为不规范,体现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在个人卫生方面,有的孩子抗拒洗脸、刷牙,每天需要家长反复催促甚至强制才能完成;在作息习惯上,他们常常日夜颠倒,白天精神萎靡,夜晚却异常兴奋。在星贝育园的宿舍里,曾有个孩子坚持不换脏衣服,无论老师如何劝说,都无法改变他的行为。这些看似微小的生活细节,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更反映出自闭症孩子在自我管理能力上的严重缺失。
在社交场景中,行为不规范的问题更为突出。集体活动时,部分孩子会突然大声喧哗、随意走动,完全不顾及他人感受;与同伴交流时,常常打断对方讲话,不懂得轮流表达。一位老师回忆道:“有个孩子在小组讨论时,直接抢走其他孩子的发言机会,导致整个活动无法正常进行。” 这种缺乏规则意识和社交礼仪的行为,使得他们难以与同龄人建立良好关系,无法适应正常的社会环境。
面对这些问题,广州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学校从建立规律的生活秩序入手,为孩子们制定详细的作息时间表,并将其可视化地张贴在教室和宿舍。时间表上用简单易懂的图片标注每个时间段的活动内容,如起床、用餐、学习、休息等,帮助孩子直观地理解时间安排。同时,老师会在每个时间节点进行引导和提醒,逐步培养孩子按时作息、自主完成日常事务的习惯。
在行为规范的培养上,星贝育园采用 “正向强化” 的方式。当孩子表现出良好行为时,老师会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如一个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或是发放小贴纸作为奖励。积累一定数量的小贴纸后,孩子可以兑换自己喜欢的物品或活动。这种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遵守规范的积极性。例如,原本抗拒整理物品的孩子,为了得到奖励,开始主动收拾自己的玩具和书本。
学校还特别注重在集体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社交礼仪。通过开展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如何遵守规则、与他人和谐相处。在模拟餐厅用餐的活动中,孩子们学习排队点餐、使用礼貌用语;在小组手工制作时,学会轮流使用工具、尊重他人意见。老师们会在活动过程中及时纠正孩子的不当行为,并耐心讲解正确的做法。
在星贝育园的努力下,许多孩子的日常行为规范有了显著改善。曾经生活无序的孩子,逐渐养成了良好的作息和卫生习惯;那些在社交中 “横冲直撞” 的孩子,也学会了遵守规则、顾及他人感受。这些改变不仅为孩子的 “摘帽” 奠定了基础,更让他们向着融入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虽然前路依然漫长,但星贝育园用专业和耐心,为自闭症孩子点亮了走出行为困境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