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现自我刺激行为是自闭症儿童常见的表现之一,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如何正确应对这些行为至关重要。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出 CBM 干预法,为应对孩子自我刺激行为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孩子出现自我刺激行为是自闭症儿童常见的表现之一,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如何正确应对这些行为至关重要。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出 CBM 干预法,为应对孩子自我刺激行为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CBM 干预法即 “替代行为训练”,是一种以替代行为为核心的干预策略。它的核心在于,不直接禁止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而是通过培养合适的替代行为,来减少自我刺激行为的发生频率。这种方法尊重孩子的行为需求,以更温和、更具建设性的方式引导孩子改变。
在实施 CBM 干预法时,首先要观察和记录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了解行为发生的时间、频率、触发因素等。例如,有些孩子喜欢在焦虑时反复拍手,有些孩子在无聊时会不停地摇晃身体。通过详细记录,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干预计划。
接下来,根据观察结果,为孩子选择合适的替代行为。替代行为应具备两个特点:一是能够满足孩子与自我刺激行为相同的感官需求,二是更加符合社会规范。比如,如果孩子喜欢通过拍手来获得感官刺激,我们可以教他用敲鼓来替代,敲鼓同样能带来手部的震动感和声音反馈,同时也是一种被社会接受的活动。
选定替代行为后,要对孩子进行系统训练。训练过程中,需要采用正向强化的方式,当孩子出现替代行为时,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奖励可以是孩子喜欢的零食、玩具,或者是一个拥抱、一句夸奖。通过不断强化,让孩子逐渐意识到替代行为能带来积极的结果,从而增加替代行为出现的频率,减少自我刺激行为。
除了替代行为训练,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还注重环境调整和家长指导。在环境方面,尽量减少可能引发孩子自我刺激行为的因素,比如过于嘈杂的环境、过于刺眼的光线等。同时,为孩子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和玩具,让他们的注意力能够被吸引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通过 CBM 干预法的实施,以及环境调整等,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帮助许多自闭症儿童减少了自我刺激行为,提高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和生活质量。这种干预方法不仅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有效支持,也为家长和老师应对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提供了实用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