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的认知里,自闭症患者往往被赋予了一层神秘色彩,“雨人” 式的天才形象深入人心。然而,现实中的自闭症群体,更多的是在为融入生活而努力挣扎的普通人。在广州,有这样一所学校 —— 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正见证着这些孩子真实的生活与成长。
在大众的认知里,自闭症患者往往被赋予了一层神秘色彩,“雨人” 式的天才形象深入人心。然而,现实中的自闭症群体,更多的是在为融入生活而努力挣扎的普通人。在广州,有这样一所学校 —— 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正见证着这些孩子真实的生活与成长。
星贝育园位于广州从化区,这里环境清幽,为自闭症儿童提供了一个相对安静、适宜康复的空间。学校采用全寄宿制模式,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全天候的康复与学习环境。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进校园,孩子们的一天便开始了。与普通学校不同,这里的教学节奏和方式更为细致、耐心。
学校深知每个自闭症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因此在入学之初,便会对孩子们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评估。从认知能力、语言表达、社交互动到生活自理等多个维度,精准把握每个孩子的状况,进而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例如,有的孩子在认知数字方面存在困难,老师便会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具,如色彩鲜艳的数字卡片、积木等,反复引导孩子认识数字,从简单的认读,到数量的对应,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
在语言训练方面,这是许多自闭症孩子面临的巨大挑战。星贝育园的老师们可谓绞尽脑汁。他们会从最基础的发音开始,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纠正孩子。通过大量的模仿练习,借助儿歌、故事等形式,激发孩子开口说话的欲望。对于一些理解能力稍强的孩子,老师会采用情景对话的方式,模拟生活场景,如购物、问路等,让孩子在实践中锻炼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社交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仿佛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但在星贝育园,老师们从未放弃。学校会组织各种集体活动,如小组游戏、手工制作等。在这些活动中,老师们会引导孩子们学会关注他人、分享物品、合作完成任务。刚开始,孩子们可能对他人的存在毫无反应,或者在活动中自顾自地玩耍。但老师们会耐心地一次次引导,逐渐让孩子们明白社交互动的基本规则,体会到与他人交流的乐趣。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是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从穿衣、洗漱、吃饭等日常小事做起,老师会手把手地教孩子每一个步骤。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可能一个简单的系鞋带动作,都需要重复几十遍甚至上百遍的练习。但在老师的坚持和鼓励下,孩子们也在慢慢进步,逐渐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基本的生活事务。
在这里,每一个孩子的微小进步都来之不易,都凝聚着老师和家长无数的心血。星贝育园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老师们用爱与专业,为这些自闭症孩子撑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它让我们看到,现实中的自闭症患者并非拥有超能力的 “雨人”,而是在努力克服重重困难,追求普通生活的平凡个体。他们在与自闭症的抗争中,展现出的坚韧和勇气,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重与关注。 我们也期待社会能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支持与包容,让这些特殊的孩子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