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城郊的一处校园里,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日复一日地运转着。这里没有耀眼的聚光灯,也没有外界的喧嚣与评判,却藏着许多被社会忽视的珍贵光芒。当人们总用 “特殊”“障碍” 的标签去定义自闭症儿童时,往往忽略了他们身上那些独特而耀眼的闪光点。
在广州城郊的一处校园里,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日复一日地运转着。这里没有耀眼的聚光灯,也没有外界的喧嚣与评判,却藏着许多被社会忽视的珍贵光芒。当人们总用 “特殊”“障碍” 的标签去定义自闭症儿童时,往往忽略了他们身上那些独特而耀眼的闪光点。
清晨,阳光透过教室的窗户洒在课桌上,孩子们开始了一天的学习。不同于传统课堂,这里的教学节奏缓慢而细致。在一节基础认知课上,老师拿出了一套几何形状卡片。一个孩子虽然在语言表达上存在困难,无法像同龄人那样流畅地说出图形名称,但他却能在一堆混杂的卡片中,迅速且准确地将相同形状的卡片分类整理好。他的专注程度超乎想象,眼神紧紧盯着卡片,手指灵活地移动,仿佛在进行一场只属于自己的 “形状探索之旅”。这种对细节的敏锐捕捉和专注度,在很多成年人身上都难以见到,然而,在社会的固有认知里,人们却常常只看到他无法正常交流的一面,而忽略了这份独特的能力。
在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也能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星贝育园的老师们会手把手教导孩子系鞋带、整理床铺等日常事务。有个孩子起初连最简单的步骤都难以记住,但经过日复一日的练习,他逐渐掌握了技巧。更令人惊喜的是,他还摸索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整理床铺的高效方法。他将被子折叠的顺序进行了调整,既节省时间,又能让被子看起来更加整齐。这种创新能力和自我探索精神,在自闭症孩子身上悄然生长,却鲜少被外界发现和认可。
社交训练也是学校重点关注的领域。虽然自闭症儿童普遍存在社交障碍,但在星贝育园的小组活动中,总能看到一些温暖的瞬间。一次简单的搭积木游戏中,一个孩子原本沉浸在自己的搭建世界里,对其他伙伴的存在并不在意。但随着老师的引导和多次活动的开展,他开始主动将积木递给旁边的伙伴,甚至会用手势示意对方如何搭建得更高更稳。这份逐渐萌发的合作意识和善良举动,是他努力突破自我的证明,是他身上闪耀的光芒。
然而,为什么社会看不到这些闪光点?或许是因为大众对自闭症的了解过于片面和刻板,总将目光聚焦在他们的 “与众不同” 和 “缺陷” 上;或许是因为缺乏耐心和深入的接触,没有真正走进他们的世界,去发现这些珍贵的特质。星贝育园的老师们深知这些孩子的潜力,他们用专业和爱,不断挖掘着孩子们的闪光点。
我们应当打破偏见,以更包容、更耐心的态度去观察和了解自闭症儿童。他们不是只有 “问题” 的群体,他们也有自己的光芒,只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给予他们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让这些闪光点被看见、被认可、被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