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自闭症儿童来说,剪指甲这个普通的日常行为,却如同“酷刑”一般,让他们大哭不止。这背后,指甲刀的震动或许是关键因素。广州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在处理这类棘手问题时,有着丰富且独到的经验,为众多家庭提供了解决思路。
对于许多自闭症儿童来说,剪指甲这个普通的日常行为,却如同“酷刑”一般,让他们大哭不止。这背后,指甲刀的震动或许是关键因素。广州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在处理这类棘手问题时,有着丰富且独到的经验,为众多家庭提供了解决思路。
自闭症儿童普遍存在感官处理障碍,他们的感官系统就像一台过度灵敏的“探测器”,对周围环境的细微变化有着超乎常人的感知。指甲刀剪切指甲时产生的震动,通过手部的皮肤、骨骼传递到身体内部,这种震动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在普通孩子眼中可能微不足道,但在自闭症儿童的感官世界里,却可能被放大成难以承受的“强烈刺激”。就像用高音喇叭对着耳朵播放刺耳的声音,会让人本能地想要逃离,自闭症儿童对指甲刀震动的抗拒,也是身体为了保护自己做出的反应。
在星贝育园,老师们深知简单粗暴地给孩子剪指甲只会加剧他们的恐惧,甚至让孩子对剪指甲这件事产生长期的心理阴影。因此,他们采用了一套科学、耐心的引导方案。首先,老师们会花费大量时间,通过观察和与家长沟通,深入了解每个孩子对指甲刀震动的敏感程度和反应模式。有的孩子在看到指甲刀靠近时就会开始哭闹挣扎,有的孩子则是在指甲刀接触到指甲,感受到震动的瞬间爆发情绪。
针对这些不同情况,老师们会从“脱敏”开始。他们先让孩子认识指甲刀,将指甲刀放在孩子面前,允许孩子自由地触摸、摆弄,让孩子逐渐熟悉这个工具的外观、质地,消除对它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同时,老师们会打开指甲刀,在距离孩子手部较远的地方轻轻开合,让孩子听到指甲刀的声音、观察到它的运作方式,但不产生直接的震动接触。随着孩子对指甲刀的熟悉程度增加,老师们会慢慢缩短指甲刀与孩子手部的距离,不断观察孩子的反应,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紧张情绪,就暂停操作,用温柔的语言安抚孩子,给予拥抱和鼓励,让孩子放松下来。
当孩子能够平静地接受指甲刀在身边开合后,老师们会进入下一个阶段——模拟剪指甲的动作。老师会轻轻握住孩子的手,用指甲刀在孩子指甲上方虚晃,不真正进行剪切,同时通过轻柔的话语和肢体接触,让孩子感受到安全和信任。这个过程可能需要重复很多次,直到孩子完全适应,不再抗拒。只有在孩子做好充分准备后,老师们才会小心翼翼地尝试真正剪指甲,而且每次只剪一点点,边剪边观察孩子的反应,及时给予正向反馈,比如表扬孩子的勇敢,或者奖励一颗小贴纸。
除了对孩子的引导,星贝育园还非常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指导。学校会向家长们传授科学的剪指甲方法和技巧,让家长在家中也能采用与学校一致的方式,帮助孩子逐渐克服对指甲刀震动的恐惧。在星贝育园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许多原本对剪指甲极度抗拒的孩子,都能逐渐平静地配合剪指甲,让这个曾经充满“硝烟”的日常小事,变得不再艰难。这也充分展现了星贝育园在帮助自闭症儿童克服生活难题方面的专业与用心 。